研發資源

 

穿今戴贏?未來10年智慧穿戴裝置發展藍圖 /IEK 編著

出版項
新竹縣 工研院產經中心 2014
語文
中文
稽核項
105面 彩圖 19公分
ISBN
9789862641941 平裝 新台幣$4500
條碼號保管單位架區索書號/卷期流通情形預約/申調數
PB00011975數位轉型研究院  請登入會員 

內容簡介

穿戴裝置在近年崛起,背後原因除了裝置本身所具備的感測生理及釋放雙手特性外,大廠與許多新創事業均相繼投入,及資通訊產業面臨欠缺成長動能,種種因素的混和,造成現今產業界熱絡的發展。穿戴裝置基本上具備四項核心功能,包含生理、動作與環境的感測、及附掛功能。透過這四項核心功能,各自可延伸出許多應用,更可透過這些應用的相互排列組合,創造出更多應用。並可對應到資訊與娛樂、健康與健身、醫療與照護、安全與保全、專業與特殊等不同的市場區隔。

穿戴裝置的外觀型態,可粗略分為智慧眼鏡、智慧手錶、穿著式、配戴式與貼附式。智慧眼鏡的近期發展,以近眼穿透顯示為主流,搭配擴增實境應用。智慧手錶與智慧手環則將有明確區隔,手錶以資訊應用為主,手環則擅長健康維護,並在預防醫學方面有發展空間。在技術需求方面,穿戴裝置必須具備低存在感特性,此特性可拆解出體積輕薄、軟性可撓、生物友善、電池續航力長、隨時連線等。將這些特性套用到裝置內各個元件,即可得出各元件的技術需求,如軟性顯示器、元件整合等。

穿戴裝置依據其本身之特性與市場發展下,衍生出許多關鍵議題及對產業界的變革影響,包含穿戴的兩極化發展、資料經濟、標準化平台、產業鏈的因應、新創產業的角色、物聯網、人機介面等。穿戴裝置的市場潛能非常高,但目前仍欠缺許多基礎,因此近五年的市場出貨量,即使到2018年也將只有1億4,570萬台,相較於智慧手機與平板等明星產品,仍差距甚遠。但其實真正的市場爆發將位在2018年後,從2018到2025年的數年間,應用與技術開始契合市場需求,出貨量將以反拋物線型態高度成長。

因此建議產業在面對穿戴裝置趨勢的因應時,可從幾個面相思考,包含新產品、選市場、攻缺口、建平台、拚整合,及最後的形策略。

推薦延伸閱讀

借過該書還借過哪些書?